大场面!广西的博物馆藏了个“乐舞团”|“西”世珍宝·博物志① 世界今日讯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2023-05-18 17:50:58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相关资料图)

博物馆里严肃深沉又呆萌可爱的文物

正在变着法子吸引公众的目光

广西博物馆的文物也不甘示弱

它们还组了一支“乐舞团”

成员都有谁?

快来围观!

点击播放视频,看博物馆里的“乐舞团”。

作为“乐舞团”里的门面担当

翔鹭纹铜鼓

是目前所有存世的铜鼓中

最为精美、最为完整的一面

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

为太阳纹、衔鱼翔鹭纹

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等

线条优美,呈现了热烈的氛围

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

每组二至三人

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

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

整体展示了大型集体舞的壮丽场面

铜鼓是中国古代

南方民族具有神秘色彩的青铜重器

广西是古代铜鼓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铜鼓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

它集冶炼、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于一身

广泛用于集众陈设、盟会、赏赐

祭祀、丧葬、歌舞等场合

当今的“三月三”歌圩中

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身影

耳边回荡着铜鼓的浑厚声响

古人们随着铜鼓“咚咚咚”的节奏狂歌劲舞

这样的代入感是不是有了!

翔鹭纹铜鼓上方幕布投影播放文物纹饰3D画面。

翔鹭纹铜鼓于1976年在贵县(今贵港市)

罗泊湾1号墓出土

随着翔鹭纹铜鼓一起出土的文物中

乐器占了很大一部分

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竹笛、铜锣……

不得不说

古人对音乐的痴迷不亚于现代人!

竹笛

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吹管乐器

这支八孔竹笛

用一段带有两个竹节的竹管制成

正面共有八孔

从与它同一墓葬共出的其他乐器来看

在当时的音乐组合中

竹笛可能为主奏乐器,奏出主旋律

另用编钟和铜鼓奏出音阶骨干音

或由不同音程组成的和音进行伴奏

听,谁家“竹笛”暗飞声?

八孔竹笛吹响了千年的天籁之音

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经相当丰富

笛声悠扬

钟鼓和鸣

铜鼓和竹笛有了

成团当然少不了铜钟——

人面纹羊角钮铜钟呈半截橄榄形

上小下大

顶有羊角形钮,上端开长方形孔

身部正面铸人面纹,

眼、鼻、口隐约可见

羊角钮铜钟和铜鼓同时代诞生

都属于南方民族特有的打击乐器

常常相伴使用

二者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也有出现

左江花山岩画中能辨认的铜鼓图案有368个。

铜鼓发音浑厚、低沉

羊角钮铜钟发音圆润、清朗

两种青铜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

可奏出完美和谐的二声部乐曲

环钮铜钟是岭南特有的乐器

“布”铭环钮铜钟

和“布七斤”铭环钮铜钟每钟各发一音

构成纯律小三度音程关系

其音高、律制与同一墓葬共出的

羊角钮铜钟、铜锣、铜鼓完全相同

不得不说

古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可不低

虽然都是打击乐器

铜钟和铜鼓在互相打配合

但还少不了另外一种打击乐器——

“布”铭三环耳铜锣是中国目前

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锣实物

器呈圆盘形,敛口,弧腹,面平

锣是一种打击乐器

一般都是以铜制成

因此锣在古籍中有“响器”之称

锣最先由我国南方越人等族群使用

秦汉时期

锣的制造和使用传至中原

一直沿用至今

阵阵铜锣声声起

一锤定音响千年

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打击乐器

特有的节奏和音律下

翩翩起舞的和谐画面

怎么找到“乐舞团”?

这支“乐舞团”藏在哪?

为了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

广西博物馆今天起推出系列活动

你可以“云”游博物馆

也可到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

和它们来一次沉浸式“邂逅”

怎么拥有“乐舞团”?

博物馆巧用科技赋能和非遗技艺

创意开发的羊角钮钟系列产品

也已经上架了

你也可以准备好把它们带回家

羊角钮钟蓝牙音箱。

羊角钮钟筷子套装。

你还觉得这些文物遥不可及吗?

你还觉得它们只是冷冰冰的藏品吗?

如今

“活起来”的文物正在“火起来”

它们“走”出展柜,现身文艺节目

化身文创产品、数智化产品……

以最本真的姿态

诉说自我的来源

不妨抽个时间

与它们近距离接触

听一个故事吧


监制:罗锐 蒋晓伶

统筹:李冬艳 陈丽婕

文案:罗珊珊 徐世杰

视频:韦幸文 吴晓雨

美编:冯善伟 张玥 左松霭 梁璐

广西云青芒工作室出品

特别鸣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